MTR鐵道模型

連繫生活每一程 – 「站見」鐵路展

雖然有大埔墟的香港鐵路博物館,但由港鐵承辦的「站見」鐵路展,似乎更有吸引力。

「站見」鐵路展

我今年年中去了京都鐵道博物館,其收藏品之豐富、互動內容男女老幼都樂而忘返。香港鐵路發展逾百年,1910年九廣鐵路(英段)通車,到1979年地下鐵路投入服務,2007年地鐵與九鐵的業務正式合併,內容自然不缺。港鐵四月起在紅磡車站開設了「站見」鐵路展,除了「黃頭」、「烏蠅頭」及「杜利華號」外,其實還有更多。

「站見」鐵路展

由於開設平日場次,因此網上預約亦較以往容易。「站見」鐵路展由職員導賞開始,經過「鐵路解碼」展區,展出一系列信號燈和列車部件,介紹其運作原理及用途,紙皮石設計成為必然打卡位;「鐵路歲月」以不同年代鐵路員工珍藏的物品和故事為主題,有一個特別深刻是的從公關轉投站務員的故事,證明幾十年前關公已經唔易做;十月時剛剛遇上港鐵更新展品,加入俗稱「波鐘」的路牌閉塞控制器、第一代車務運作模擬系統,以及將原有A128列車改為白頭復古色設計,單是排隊影相都要十分鐘。

「站見」鐵路展

至於月台上東鐵綫第一代電氣化列車「黃頭」、中期翻新列車「烏蠅頭」及56號柴油電動機車「杜利華號」自然是主角中的主角。「黃頭」雖然坐過但3+2設計、行李卡等真的到現場才能體驗到。早幾年為港鐵1:87港鐵東鐵綫現代列車模型介紹時就曾在此月台拍攝影片,幾時後就變成展品,至於杜利華號比較少見,可能在沙田貨場有見過但沒有太大感覺。參觀了見旁邊幾個月台正在翻新,未知未來會否有更多列車停泊。在京都鐵博的扇狀車庫中有不少蒸汽火車頭,遊客可以從駕駛艙穿越不同火車頭,如果未來不同車卡的左右車門均可打開,就可以形成廣闊的平台,讓參觀者自由穿梭不同年代的列車,然而中間有很多技術問題,就當我忽發奇想罷了。

「站見」鐵路展

除了每位入場人士可以獲得的復古「盲抽」地鐵車票,「站見」鐵路展的紀念品較少,不過一切都是起步階段,相信假而時日就可以讓遊客或鐵道迷在大買特買。